28 2月 2010

森林對碳吸存量 台灣相思樹最厲害!

植樹造林有利節能減碳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是您知道:種什麼樹最能夠吸存二氧化碳、減碳效果最好嗎?根據農業會林業試驗所的研究,台灣相思樹以每公頃二氧化碳吸存量380公噸最高,其次是光臘樹的345公噸,以及台灣櫸的311公噸。因此,種樹來節能減碳,似乎本土樹種比較好!(張佳琪報導)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研究人員長年進行森林碳吸存、植林減碳等議題的研究,結果發現,其實台灣闊葉樹人工林對碳吸存的潛力,遠比大家熟知的針葉樹來得好!

林試所研究人員針對常見的七種造林樹種,不同樹種在樹木年齡二十年生時,估算每公頃二氧化碳吸存量,結果成績最好的都是闊葉樹,而拿下第一名正是台灣相思樹,碳吸存量高達380公噸。第二名是光臘樹,碳吸存量也有345公噸,第三則是台灣櫸的311公噸。

至於針葉樹,碳吸存量第一名的肖楠,吸存量249公噸;第二名柳杉,吸存量122公噸;第三名杉木,吸存量112公噸。

林試所所長黃裕星表示,研究結果闊葉樹碳吸存量比針葉樹高,且台灣本土種闊葉樹碳吸存量又更加突出,黃裕星說:「所以,單位材積來算的話,闊葉樹的比重會比針葉樹來得高,比重高表示它在樹體裡面所含的碳量,會比較高」。

根據林試所資料,台灣闊葉樹人工林的碳吸存量,平均每年每公頃可以有15.5公噸到19公噸的碳吸存量,而且比較可以適應台灣中低海拔及平地生育地的地理環境,這些樹種可望成為台灣林業的明日之星。

18 1月 2010

中央大學「綠色啟動」10年大計 盼成全世界綠能學術重鎮

以專研地球科學起家的國立中央大學18日宣布,將進行一場「綠色啟動」革命計畫,希望未來10年內,打造中央大學成為全球綠色人文、綠色科技和綠色經濟研究與人才培育重鎮。

節能減碳、永續發展已經成為新的普世價值,國立中央大學長期致力於國土保育、氣候變遷等研究,今年開始決定整合校內各領域,進行一場「綠色啟動」革命,全力打造中央大學成為全球綠色人文、綠色科技和綠色經濟研究與人才培育重鎮。

中央大學副校長李誠說:『(原音)中央做了很多...很早之前就在做永續發展的東西,所以有蠻好的底子,但是各做各的,理學院做理學院的、工學院做工學院的,沒有兜在一起。現在我就把它通通整合在一起,那就有個焦點出來了,那個焦點就是「綠色」。大家都講綠色經濟,不單是只是說我們有綠色教學、綠色研究、綠色產業跟綠色服務,有個聚焦。』

所謂「綠色啟動」計畫,具體措施包括:致力潔淨能源的研究與發展,同時強調綠色生活、綠色教學,讓綠能環保觀念落實在校園的軟硬體教學生活上。而籌備一段時間的Green EMBA今年也將開始正式對外招生,積極培養綠色經濟管理人才。

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指出,每個大學都應該有自己的特色,希望藉由「綠色啟動」計畫,讓中央大學在未來10年內成為全世界推動綠能相關產業最重要的大學。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29943

01 12月 2009

防缺水 研議總量管制

防缺水 研議總量管制
更新日期:2009/12/02 00:07 【記者張淑珠 /台中報導】
南台灣降雨不如預期,因應枯水期,水利署署長楊偉甫表示,各地河川流量及水庫水位持續下降,避免影響明年春耕,已研議採取總量管制或打折供水,以適當節水策略,讓常態性缺水情況,災害降到最低。

水利署表示,到明年二月底的用水應沒有問題,但為了確保大桃園三百萬人口民生用水及春耕灌溉用水,一旦降到二四○公尺以下,將會採取總量管制,每天只供應一二○萬噸原水,同時,會再進一步討論如何支援寶二水庫。

水利署相關人員有了今年旱災的危機教訓,加上台灣進入枯水期,桃園石門水庫雖然目前有效蓄水量還是有八成以上,為了避免影響到三百萬人口民生用水,已經提早啟動應變措施,一旦石門水庫水位降到二四○公尺以下,石門水庫會採取總量管制。

水利署說,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如果再不下雨,預估在廿天後,水位會下降到二四○公尺以下,屆時,每天只供應民生用水一二○萬噸,其餘不足的部分,由翡翠水庫來支援板新水廠。

楊偉甫署長表示,各區資源局已邀集各用水單位針對可能旱象協調未來供水情況以防患未然,也要求自來水公司評估不影響民生用水在夜間減壓方式供水,而十二月底對南部一期作稻也會提出適當措施,讓常態性缺水情況,災害降到最低。

搜尋

Google Custom Search
Powered By Blogger